10年品牌, 专注同城寂寞男女私密约会的高端交友平台!
全部 优质女会员 优质男会员 情感倾诉 会员故事

弗洛伊德的‘深度心理学’与‘泛性主义’

发布时间:2018/06/05   阅读次数:3039    作者:温長久|

弗洛伊德(1856一1939),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,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。他把人的心理历程分为三个层次:上层为意识,中层为前意识,底层为无意识。他认为,无意识中隐藏着各种本能冲动,只有经过前意识的选择批准才能成为意识,不被批准便被压抑在无意识之中。他说‘意识不是心理的实质,而只是心理的一个属性,一个不稳定的属性’,‘因此,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’(《心理分析引论》)。弗洛伊德认为,隐藏于无意识中的‘本我’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份,包括各种本能慾望,如自我生存、性慾望。他认为‘在本我中,最基本的东西是性本能’,‘性慾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基礎.’。他把性与性慾扩展于人的生命的各个阶段与各个方面,这就是弗氏的‘泛性主义’。 弗洛伊德认为,人的本能被压抑在‘本我’中,但他接受‘自我’(它是外部世界与慾望满足之间的中介)的控制,而达到‘超我’(它是人格监督批判的机构),以处理‘自我’与现实的关系,如依据社会观念监督是非善恶,遵守完美的原则等等。因此,弗氏并不否定父母、教师以及社会教育对于完善人格的價值。 弗洛伊德是西方心理学的重要学派,一个世纪以來形成众多的分支,其理论与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心理矫正与心理治疗领域。然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派在我国是被批判否定的,因而也是不被广泛了解的。


相关资讯

手机端

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端